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 教工园地
教工园地

追寻那跨越万水千山的伟大精神

发表时间: 2020-08-20 来源:管理员

2016年12月20日至28日,刚到学院工作没多久,我就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活动。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畏,我们从信阳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前往红25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地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去追寻那跨越万水千山的伟大精神。至今四年将过,回想起当时重走的经历,其舟车劳顿之苦,自不能与当年革命先辈们真实的万里长征相比,但一路遥远的追寻对我的心灵是一种洗礼,使我对那伟大精神所产生的惊变不得不由衷赞叹,由此我个人的历史观也趋向更加正确的轨道。

86年前的1934年11月16日,成立于大别山地区的红25军2900余人,孤军奉命从信阳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了一段苦难而辉煌的征程。在摆脱国民党军队多次围追堵截后,11月26日上午,红25军通过豫西平原,到达南阳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准备穿越许(昌)南(阳)公路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区挺进时,突然遭到被抢先到达独树镇一带的国民党军第115旅和骑兵团猛烈袭击,后边还有国民党军“豫鄂皖三省追剿队”5个支队和第40军骑兵第5师紧紧尾追,形势相当紧迫。

当时正值初冬时节,恰遇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寒风凛冽,风雪交加。红军战士身着冰冷湿透的单军装,赤脚行军,冻得浑身哆嗦。据红25军战史记载,当时风雪交加、能见度很低,仓促之下,许多战士手指被冻僵,拉不开枪栓,被迫后撤。敌人趁机猛攻,并从两翼包围上来,红25军先头部队224团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情况十分险恶。

危急时刻,跑步赶来的军政委吴焕先抵达先锋团。他一面指挥225团三连连长张海文带领全连冲到前面去反击。一面大声疾呼:“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决不能后退!”他的到来稳定了部队,红军战士立即卧倒在泥水里,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敌人。吴焕先从交通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高声呼喊:“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战士们热血沸腾,上好刺刀、拔出大刀,爬起身来跟着他冲了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经过激战,红军初步稳定了战局。激战中,副军长徐海东率在后阻击追兵的223团跑步赶到,投入战斗。

但经过随后几番激战,红军仍未能打开突围缺口,只能转而坚守。双方在许南公路及附近村子拉锯,形成对峙局面。天黑以后,风雪交加,狂风大作,敌情仍然严重:前、左、右均有围堵敌人,后有敌骑兵第5师等部队即将扑来。我军孤军作战,且又在地形平坦、人生地疏的地区,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为避免腹背受敌,25军领导决定连夜突围。吴焕先亲自找当地老乡询问地形,了解到在保安寨以北还有几条东西走向更加靠近伏牛山的路径。深夜,雨雪不止,全军战士不顾极度的饥饿劳累,由张庄农民王永合带路,穿过敌人空隙,从保安镇以北的沈庄附近通过许南公路,27日拂晓,进入伏牛山东麓,跳出了包围圈。

时任军长程子华后来在文章中写到:“独树镇遭遇战,是长征中关系到红25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在地形气候不利的条件下,以不足三千人的兵力挫败敌数万步骑兵猛烈合击,转危为安。情势之险恶,战斗之惊心动魄,直到今天仍历历在目,难以忘却。”独树镇一战,红25军伤亡300余人,将近全军的十分之一。

在红25军“血战独树镇”突出重围之时,我们的中央红军正经历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1935年5月,红25军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率先结束长征,从而拉开了各路红军会师陕北的帷幕。

25军的长征先后转战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历时十个月,行程近万里,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决策,独立行动,冲破了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成为红军长征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队伍。更可贵的是: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损失的情况下,红25军还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74师,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因此,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央红军之向导”“为革命立了大功”。

其实,红25军率先结束长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贡献就是让党中央决定把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1935年9月中旬,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离开甘肃俄界,突破天险腊子口,于9月18日进入甘肃宕昌县哈达铺。在哈达铺,党中央和毛泽东从天津《大公报》、西安《西京日报》上刊登的关于红25军与陕北红军的报道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9月27日,中共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我之所以把红25军“血战独树镇”介绍得详细一些,并与中央红军的“湘江战役”放在同一时空对比,是想让自己明白:历史只有选择,没有假设。这两战都是当时红军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而且之后的红军所经历的磨难更是超过给世界上所有其他军队,但是红军的长征却最终走向了胜利,并产生了“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其中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伟大精神在起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评价: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4年前那段苦难辉煌的长征历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还面临许多的艰难困苦,无论是举国的抗击新冠疫情之战、脱贫攻坚之战,还是中美之间的霸权与反霸权之战,甚至中美矛盾的正义和非正义之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在我看来,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一种“思维着的精神”,是诞生在地球上的一种最美的花朵,它就像大别山上的杜鹃花,带给这世界的是理想、是信念,是生机、是色彩,是和平、是发展,是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和期盼。

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追寻那跨越万水千山的伟大精神将收获一道美丽的风景:“何须名苑看春风, 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祥,清溪倒照映山红。”

(供稿:信息技术与综合馆管理部 王滟)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