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

恽代英:“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

发表时间: 2022-01-07 来源:管理员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创建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时间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的优秀战士。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如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苏兆征、彭湃、陈延年、恽代英、赵世炎、张太雷等,许多杰出的将领,如方志敏、刘志丹、黄公略、许继慎、韦拔群、赵博生、董振堂、段德昌、杨靖宇、左权、叶挺等,也都在这场前赴后继的伟大斗争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43页

 

  南京市建邺区茶亭东街242号,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北侧,有一排红砖灰瓦的平房,墙面斑驳,苍松翠柏围绕其间,弥漫着厚重的沧桑感。这里曾经是臭名昭著的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关押和迫害了许多革命进步人士。91年前,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恽代英就在这里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

  “欲救国家,惟有力行二字”。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中华大学学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恽代英文笔出众,博学多才。1918年11月,他发表《力行救国论》,指出救国不在空谈。他在阅读东西方各国历史之后发现,其他国家或改良强国、或实业富国、或移俗安国、或扩军盛国、或教育兴国、或民主定国,种种良策,到了中国却“一无效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在中国,这些方法要么是说而不行,要么是行而不切,只是“说饼而欲求饱腹”。面对这种情况,恽代英认为“今日欲救国家,惟有力行二字”。在他看来,我们所欠缺的不是在救国理论上的彼此论证,而是救国行动上的雷厉风行,“力行救国”就是要抛去说而不行、行而不猛的救国空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救国志向。

  五四游行示威的消息首次在武汉报道后,恽代英当天晚上就和同学商议响应北京爱国学生的具体行动,他们油印600份由恽代英起草的爱国传单《勿忘五月七日之事》,号召人们奋起抗争,鼓舞武汉人民投身爱国运动,联络武昌各大中学校成立武昌学生团,联合学生进行罢课、游行示威。

  1924年,他从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1927年1月,他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命令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他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9年6月,他在党的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当之无愧的“青年运动领袖”。说到恽代英,不可不提他丰富的办刊经历。从1915年创办《道枢》到1929年底离开《红旗》编辑部,恽代英在这14年间,主编或指导了数十种刊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是团的中央机关刊物,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广大青年的专门刊物。恽代英作为第一任主编,在发刊词上大声疾呼“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青年人“需要供给他们一种忠实的友谊的刊物”。在恽代英的领导下,《中国青年》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路线和政策,发行量最高达3万余份,在广大青年中间争相传阅,在那个晦暗时代里为整整一代青年送去火种。他还在该刊发表将近两百篇文章,用雄辩的口才、生动的文字,不断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是当之无愧的“青年运动领袖”。

  恽代英是一位出色的宣传家,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了一套自己的编辑工作方法。例如,在文字方面,恽代英主张稿件内容应当通俗生动,要求“文字浅显通俗,力避专门名词”“文体务求清顺,凡好为雕饰,以佶屈聱牙为高,使人不知句读者不录”;在编辑素质方面,他主张刊物必须由专业人才负责,强调“一种杂志必以一人专其责成,心不分则业易精也”;在受众方面,他主张从受众角度出发编写报刊内容,深入读者生活,及时反馈读者意见并刊登于报刊,加强传受双方的互动,如《中国青年》开设“本期研究题目”栏目,由编辑部提出研究议题,读者通过回信讨论并在下一期刊登。这些理念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仍然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这位豪情满怀的革命斗士,被敌人所切齿痛恨。1930年4月,恽代英被中央派到上海沪东工人运动第一线。到沪东后,他每天到工人群众中宣传党的思想,动员工人罢工,准备建立工人武装。5月6日,他在杨树浦韬朋路附近等待接头的革命同志时被捕,随后被转押到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写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豪迈诗句。他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狱中向狱友讲述南昌起义经过和经验教训,还编写了解释共产党十大政纲的通俗读本,他对狱友说:“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1931年4月29日,一个至暗的日子。这天中午,监狱阴暗的通道中突然响起沉重的脚镣声,一群狱卒押着恽代英朝监门走去。他神色坦然、昂首挺胸,口中还在高唱《国际歌》。就这样,恽代英被敌人残忍杀害,实现了“为了给更多的人寻找光明,我必须先走进黑暗”的承诺。

恽代英的一生,短暂却灿烂。毛泽东曾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就是恽代英翻译的《阶级争斗》。他留下的300万字左右的遗作,成为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林珊珊)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