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研究动态

抗战胜利后的中原坚持

发表时间: 2025-06-18 来源:管理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开始内战部署,妄图抢占胜利果实。为在和平建国斗争中取得主动权,中共中央在1945年9月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1945年10月,遵照党中央、毛泽东电令,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王震率八路军南下支队、王树声率河南军区部队会师桐柏。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的成立,把这几支革命力量组合成了一只铁拳,极大地鼓舞了中原地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增强了反对内战、粉碎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信心。中原军区成立后,在江河淮汉之间对平汉铁路和武汉三镇构成直接威胁,极大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大举北上、发动全面内战的步伐,构筑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南线前沿阵地,支援了东北战场,配合了华北、华东战场,为后来中原突围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整个解放战争的展开赢得了宝贵时间。

陈毅于1947年11月在会见中原军区部队连以上干部时说:“为了牵制敌人,保障全局胜利,中央决定把你们留下来……在武汉外围形成一支强大战略力量,像一把钢刀似的插入敌人的心脏,牵制蒋介石主力。你们牵制了三十万敌军达10个月之久,这就为华北的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成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是明确的,力争实现全国性的和平建设。这不是简单的宣传口号,因为它是人民的普遍愿望。抗日战争打了那么多年,人民遭受的苦难太深重。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多人都兴奋地说“天亮了”,期待的是过太平的日子。国内如果再大打起来,怎么得了?这是相当普遍的社会心理。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指出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提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六项措施: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立即实现和平,避免内战;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及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办理复员;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取消特务机关,释放爱国政治犯;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

可是蒋介石集团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向我中原解放区疯狂进逼。国民党军调集20多个师和8个游击纵队,在中原地区抢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进攻的图谋,1945年9月22日,郑位三、李先念致电中共中央,建议早日会合王树声、戴季英以及王震、王首道主力,在桐柏地区合力一战,以确立中原大局。9月24日,中共中央复电指出:为着长期坚持中原的局面,配合华北、华东斗争,同意郑、李意见。

根据中央指令,河南军区部队和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开始向在桐柏山区一带活动的新四军第五师靠拢。王树声、戴季英率河南军区第一支队,由登封县出发,于10月初到达桐柏山区;河南军区第六支队在刘昌毅等率领下由豫西郏县出发,于10月中下旬到达桐柏山区。活动在豫西的河南军区一、四支队分别在皮定均、徐子荣和张才千的率领下,于10月到达桐柏山区。活动在黄泛区的冀鲁豫军区第八团在团长王定烈带领下到达桐柏东部固县镇待命。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根据中央命令北返,急行军20余天到达豫鄂边区,并于10月中旬在湖北黄陂县重新恢复三五九旅番号。

遵照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稳定中原局势,策应华北部队和进军东北的部队实施战略展开,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决定集中野战纵队主力,采取分割包围战术,向强占河南省桐柏县及其附近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自卫还击战。自10月17日起先后攻克桐柏县城、湖北新城、枣阳县城、新野县城。与此同时,河南军区部队南下解放唐河县城。此战控制了桐柏山区主要地段,歼灭国民党军2000余人。

1945年10月24日,新四军第五师与八路军南下支队三五九旅主力、河南军区部队在桐柏县境内会师。10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鄂豫皖中央局改为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中原军区。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在桐柏县城郊叶家大庄宣告成立。书记徐向前因病未到,郑位三任中原局代理书记,李先念、陈少敏任副书记。中原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兼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许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中原局在叶家大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了三支主力部队会师后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对进一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作了部署。同时,决定对三支部队进行整编和整训,下辖第一、第二纵队和三个独立旅。下辖桐柏(1946年2月改为河南)、江汉、鄂东三个军区。此时,中原地区已拥有3万余人的主力野战军和将近3万人的地方部队。中原军区组建后,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七个大的战略区之一,是镇守解放区大门的一支战略“铁拳”。

中原军区向大别山区转移

11月中旬,国民党军6个军14个师对桐柏山地区实施南北夹击,企图消灭在该地的中原军区部队。中原军区乘敌部署尚未就绪时,即以主力主动出击。第二纵队展开于唐河以南祁仪、湖阳、丁爬山一线,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军第一二七师第三八一团大部、第四游击纵队2000余人、第十军第二十师主力1000余人。

1945年11月28日,中央致电中原局:“你们最近在豫南、鄂北的行动已取得重要的胜利,因而吸引了刘峙五六个军对着你们。这就大大帮助了刘伯承在平汉北段的作战,使他们在打破蒋军第一次进攻后,得有休整机会。至今顽军不能组织二次进攻。可以说,只要你们在现地区坚持,蒋军就不能集中兵力北上。虽然最近你们自己的胜利不大,但在整个战略配合作用上是极大的。”

12月14日,国民党军第四十一、第四十七、第六十九军等部向湖阳、平氏一线迫近。中原军区以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各一部集结于祁仪地区,布成口袋形阵势,待机围歼国民党军孤军深入的第六十九军第一八一师。该师先头部队第五二四团进入中原军区部队伏击地域后,师主力停滞不前。中原军区改变计划,先攻击其先头部队,歼其1000余人。这时,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兵力已增至11个军24个师和8个游击纵队,并以主力向桐柏山区压迫。中原军区为争取主动,遂结束战役,将主力向大别山区转移。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时,准备让出的八个解放区就有湖北和河南的区域。中原军区让王震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情况,请示行动方针。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对待我们的原则是,能消灭的则坚决消灭,现在不能消灭的则准备条件将来消灭。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使中原军区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中共中央于1月11日专电命令中原军区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谨守防地。李先念接到命令后,传令各部队停止军事行动。行进在豫南、鄂东北的中原军区主力部队,立即沿着罗山、光山以南一线停下。中原部队是在摆脱国民党合围企图、向东转移的情形下停止行动的,3万多主力部队被围困到方圆不到100公里、人口仅40万的狭长地区。江汉、鄂东和河南三个下属军区的部队,也在各自驻地成“品”字形被分割开来。这样,中原军民陷入异常危险和困难的境地。1月16日,李先念、郑位三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政公署机关,从光山县南移至礼山(今大悟县)宣化店,中原局、中原军区就这样来到宣化店,这是原来没有预计到的。数万部队聚集到这里,到了无米为炊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2月18日,党中央指示中原军区争取合法北移。3月18日,又指示争取移兵到皖东五河地区解决吃饭问题。为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曾派出代表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要求允许我中原部队和平转移到五河地区。我以让出整个中原解放区为代价来换取中原解放军完整无损地转移到皖东,并保持全国的和平局面。但是,蒋介石不仅要占领中原解放区,而且还要消灭中原解放军,所以始终没有答应我和平转移的要求。

党中央支持中原部队战略坚持

在中原部队处于艰难困苦时刻,毛泽东同志派董必武到宣化店看望和慰问中原军民。3月30日,董必武到达宣化店,带来了华北、华东解放区军民节衣缩食所换来的3亿元法币赠款,以及大批金子、银圆和药物,又通过在国民党湖北省担任救济总署署长的杨显东,运来了大批救济物资。在31日晚的欢迎大会上,董必武说,你们在八年抗战和几个月的反内战中,为国家民族、为人民出了很大的力量。然而今天,不仅未得到褒奖,反而被反动派围困着,受苦受饿,我怎么能不来看一看呢?我虽然是代表党中央来慰问你们,也可以说是代表全国各地区的同志来慰问你们。我这次来,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你们的困难,但我相信经过八年艰苦磨炼的同志,我们是可以克服这困难的。董必武此行,带来了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及全国各解放区对中原军民的亲切慰问和关怀,使中原军民受到极大鼓舞。

1946年四五月间,国民党蓄谋发动全面内战的部署已基本就绪。在中原解放区周围,已调集了11个军26个师30万人以上的兵力,挖通战壕10万多条,构筑碉堡6000余座,将中原部队重重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东西不过200华里,南北仅50华里的狭小地区,并实行严密的军事封锁和经济禁运。当时,中原军区部队的生活相当艰苦,伙食由三餐改为两餐,甚至吃稀饭、野菜等。

为了粉碎国民党“围歼”中原军区的阴谋,完成牵制敌人的战略任务,中原局提出了“坚持自卫,临危不乱”的战斗口号。除对国民党的破坏活动给予有力还击外,还在部队中加紧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克服了烦躁不安情绪,坚定了胜利信心,提高了战斗力。在党中央关怀和兄弟军区援助下,中原军区部队克服困难,自力更生,渡过了财政难关,坚持了5个多月的艰苦斗争。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向中原部队发动大小进攻达700余次。

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偕美蒋代表同赴宣化店视察,在湖北会馆与美蒋代表谈判,挫败了国民党军的阴谋,制止内战爆发。

宣化店谈判

湖北会馆是当年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的地方。1946年5月1日,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副主席在重庆公开揭露了反动派围攻中原解放区的罪恶阴谋。4日,周恩来奉中共中央之命由重庆飞抵南京,当晚,周恩来在梅园新村举行首次中外记者招待会,指出中原局势甚为严重,全国内战可能爆发。5日,由南京飞汉口。6日,即偕同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白鲁德与国民党代表徐永昌(王天鸣代行)以及随员、随行中外记者共40余人,由汉口启程来大别山区视察。8日,抵达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宣化店。

在当晚召开的军区首长、军区机关欢迎会上,周恩来说:同志们在宣化店坚持斗争,拖住了几十万蒋军,有你们在这里,蒋介石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你们支援了东北战场,也配合了华北战场。在这场斗争中,你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你们都立了大功。

8日下午,在会馆的上屋正厅举行了三方代表出席的军事调处会议。李先念作为中原军区司令员,率先发言。周恩来站起身来,手里挥动着中原军区出版的《七七日报》及前线的报告,向中外记者和所有在场的人员严正指出:中原战争如果爆发,必将宣告和谈结束,成为全国内战的起点。

之后,周恩来与美蒋代表一起回到汉口,于5月10日在汉口的杨森花园与国民党签订了《汉口协议》。其中规定,双方指挥官必须制止一切冲突,停止一切违反停战命令的部队调动和碉堡工事的建筑。这就使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放弃了原定5月5日至9日“围歼”中原部队的计划,推迟了中原和全国内战爆发的时间。

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中原军区部队为迟滞国民党军向解放区进军的步伐,在中原战略要地顽强坚持斗争达10个月之久,牢牢拖住国民党军30余万兵力,为我军取得华中、华北、华东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极其宝贵的战略机遇,为整个解放战争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