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苏区是革命摇篮、将军摇篮,发展到鼎盛时期,东西长约300余公里,南北宽约250余公里,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人,拥有红安、商城、霍邱等5座县城,建立了27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其中,红军共计4.5万余人,苏区各县独立团、赤卫军、游击队等地方武装有20余万人。其所辖区域的面积、人口、县城和武装力量,都仅次于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一部分,但由于没有连成一个整体,因而各苏区的独立性很大,而鄂豫皖苏区的独立性更大。从战略上说,鄂豫皖苏区与中央苏区南北呼应,互相配合,其地位和影响高于其他苏区。就蒋介石国民党方面而言,也是最看重这两个苏区,其“围剿”兵力也以这两个苏区为重点。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鄂豫皖苏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1929年农历八月,光山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新县陈店乡召开。光山县苏维埃政府是鄂豫皖边区最早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府。当时正值桂花盛开季节,为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人们创作并演唱了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亲爱的工友们,亲爱的农友们,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站在革命最前线,不怕牺牲冲上前,
为的是政权呀,为的是政权呀。工农专政如今已实现,
亲爱的工友们,亲爱的农友们,今日是我们解放的第一天。
……
从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为什么要纵情歌唱。苏维埃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苏维埃政权下工农大众真正翻了身做主人。鄂豫皖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大纲》中指出,苏维埃是工农代表会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彻底替工农兵谋解放的政权,与地主、资产阶级、国民党政权完全对立。许世友将军也在回忆录中写道,种田佬掌起了印把子,挑粪的当上了大委员。穷弟兄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要打出个自己的天下。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随着武装斗争不断取得胜利,苏维埃区域不断扩大。1927年11月中旬,黄麻起义胜利后,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为鄂豫皖边区最早创立的县级红色政权。1928年以后,根据中共六大会议精神,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权逐步建立起来。1930年6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成立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随着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的胜利,鄂豫皖边区苏维埃区域迅猛扩大。到1932年6月,苏维埃区域发展到东起舒城附近,西到平汉铁路附近,北濒淮河,南至黄梅、广济。在此广大地区内,为革命势力所控制的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根据地人口达350万人,拥有红安(黄安)、赤城(商城)、红城(霍邱)、红山(英山)、罗田、广济6座县城,建立了27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颁布的《鄂豫皖苏维埃临时组织大纲》规定,鄂豫皖苏区的政权分村、乡、区、县、道区、特区或省六级。鄂豫皖省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它选举若干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再由执行委员中选举若干人组成主席团,行使代表大会职权。执行委员会在代表大会休会期间为最高权力机关。主席团任命若干人组织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2人,下设外交、军事、交通、财政经济、内务、土地、粮食、文化教育、劳工九个委员会及政治保卫局、革命法庭。另外,鄂豫皖苏区由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若干人组成工农监察委员会,在组织上与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并立。由此可见,鄂豫皖苏区所设立的政权机构相当完备,且各个部门的职能也比较完善。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先后制定了《苏维埃政府工农监察委员会条例》《革命军事法庭暂行条例》《政治保卫局工作条例》《商业累进税之规定》等;还作出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通令、决定等。这些区域性的苏维埃法律法规成为保障民主,镇压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推进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有力武器。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为使苏维埃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人员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鄂豫皖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加强自身的勤政廉政建设中,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1931年5月18日,《鄂豫皖中央分局通知第五号》中指出,工农监察委员会的组织,是专门来和一切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腐化倾向斗争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执行委员会的同时,选举产生工农监察委员会。商城县新店乡苏维埃主席黄息定,因其女儿仗着自己的权势随便拿没收来的地主的东西,被区监察委员会撤职。同时,鄂豫皖地区监察干部以身作则,搞好监察工作。商城县第四区区委委员晏永春,1930年春分管四区监察工作,便对利用职权贪污的行为坚决查处。有一次,晏永春的一个亲戚拿走打土豪缴获的一个小元宝。晏永春知道后,果断追回,并给予亲戚纪律处分。
苏维埃政府除接受专门监督部门的监督外,还接受苏维埃代表大会、人民群众和党的监督。鄂豫皖根据地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和选民大会认真履行监督的权力,不仅监督行政机构,而且监督司法机构,发现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有不正当的行为,即进行批评直至撤换、制裁,并授予各级执行委员会有撤换该级常委会或执行委员的权力。人民群众也同样认真履行对苏维埃代表和政府工作人员监督和罢免的权力,发现苏维埃委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有不好行为时,即提议苏维埃代表大会或选民大会改选,或到工农监察委员会或上级苏维埃政府去控诉。
苏维埃代表和政府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占半数左右,而且多处于领导岗位,必须加强党的监督。在选举苏维埃代表时,先由党组织与群众团体协商,提出候选人名单,交选民酝酿讨论,经群众认可提交选民大会正式表决。在选举苏维埃委员时,先由选民大会选举。苏维埃代表和执行委员选出后,要经同级党组织同意,报上一级党组织审批,保证代表、委员的质量。在每次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时,无论乡、区、县,党、团组织都派公开代表致辞,并且可以纠正议案和发言者的错误,从开会起至闭幕止,固定一个出席代表参会。这样,使代表大会不仅能够以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制定法律法规,作出决议,而且做好选举工作。在苏维埃政府工作中,党组织将自己的主张、办法通过政府去执行;同时,在政府中工作的党员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接受党的建议。这样,既坚持了党对政府的领导,又避免了以党包办苏维埃的现象发生。1930年冬,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鉴于鄂豫皖特区临时苏维埃政府没有成为真正领导与指挥广大群众的斗争机关,特召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给苏维埃政府党团写了指示信,以原则上方法上具体指示,并派了4个较好的干部去充实苏维埃政府的力量。1931年秋,在坚决执行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法令中,各级党委领导群众自己起来解决土地中复杂的问题,对于过去占取好土地的、要农民群众代耕的共产党员,苏维埃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有的甚至开除了党籍,撤销了职务。
鄂豫皖根据地所建立的一套对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监督的机制,确保了各级苏维埃政府成为勤政廉洁的政府。
领导苏区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鄂豫皖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苏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促进苏区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建立了苏区物质基础。
农业方面:动员广大妇女参加田间生产,少年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组织代耕、变工、换工、换耕,开展生产互助。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开展春播秋收运动,鼓励妇孺老幼种瓜种豆,解决了粮食饥荒。工业方面: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发展民用工业,开办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和五一模范工厂。此外,大力恢复和发展个体手工业,成立手工生产合作社。商贸方面:创办国营商业——经济公社和集体商业——合作社,对私营商业采取了保护、鼓励的政策,保护中小商人利益。多种形式的商业成分并存,共同促进商贸繁荣。财税金融方面:设立区以上各级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和税务机关,实施累进税制。建立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货币,扶持工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
开展文化教育工作
苏区的文化工作,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成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支援革命战争的有效工具。一是出版发行报刊。报刊是苏区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宣传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1932年春,鄂豫皖苏区有报刊近50种,其中既有党报党刊,又有苏维埃政府报刊;既有红军报刊,又有群众团体报刊;既有时政性报刊,又有专业性报刊。1928年11月,中共鄂东特委出版《血潮》,后改为《英特纳雄耐尔》,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最早的一份报纸。二是建立宣传队。宣传形式多样,有政治演讲、教唱歌曲、表演节目、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火线喊话等。创作并传唱革命歌谣最为突出的是黄安县,在该县境内广泛流传的革命歌谣达500首之多。中共鄂东北特委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歌谣的宣传效力最大,因为各种文字宣传识字者少,意义又深,又少味,农民最喜欢唱歌,现在赤色区域所有农民尽唱革命歌,妇女儿童没有一个不记得一首两首。三是建立新剧团。县以上为专业的,区、乡为业余的,表演形式包括戏剧、歌舞、曲艺等。各剧团演出的剧目大都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自编自导的,即使是上演三省辖区流行的楚剧、汉剧、倒七戏(今庐剧)和花鼓戏、采茶戏(后统称黄梅戏)等,也用来表演革命内容。成立于1930年春的商城红日新剧团有演员20多人,演出的剧目有《送郎当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和舞蹈《梅花落》等。四是建立音乐队。除一些俱乐部成立小型音乐队外,单独组织较大的音乐队有9个,实行供给制,队员系赤化带,臂戴红袖章。
鄂豫皖苏区的党和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苏维埃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普及工农教育方面发展更为迅速。
为普及少儿教育,党和苏维埃政府积极创办农村小学,通称列宁小学。村村办起列宁初级小学,每个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均建立有两所以上的列宁模范小学,每个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一所模范小学。到1932年春,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根据地的中心区高达90%以上,实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普及小学教育。按照教育生产化、政治化和军事化的要求,苏维埃政府编的新教材联系实际,思想性强,通俗易懂。例如,列宁模范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这样的课文:“春风起,秋风凉,打倒富豪不完粮。”“我们的飞机来了,大家快来看飞机,昨天向黄安县城抛了两个(颗)炸弹,把敌人吓得发抖。这是红军的列宁号飞机。”“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他一生的工作,都是革命工作,俄国十月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完成的。”
鄂豫皖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均把干部教育放在首位,创办各级各类干部学校,举办训练班。彭杨军政干部学校主要负责培训军政干部,学员是由红军各团选送的雇农、贫农、手工业出身的连长、排长、指导员和优秀战士。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月到6个月。学员结业后,大部分分配到红军中任连、营干部,少数充实地方武装。校长曾中生,后由蔡申熙担任;政治部主任傅钟,教务长李特。课程以军事、政治为主,附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设有步兵、工兵、炮兵、电工等班组。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先后培养军政干部和特种兵专业骨干在千人以上。鄂豫皖特区列宁高级学校成立于1931年2月,是培养苏维埃干部的最高学府。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红军地方干部,招生的范围包括鄂豫皖三省,招生对象是干部子弟、红军子弟和优秀的贫苦农民子弟,年龄一般在16岁到22岁之间。学习内容有政治、党史、国语、数理、军事等课程,共培养苏维埃干部600余人。
鄂豫皖苏区的党和苏维埃政府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在苏区建设中彰显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本色,苏区人民生活上有温饱、政治上有地位、人格上有尊严、精神上有追求。鄂豫皖苏区的党和政府充分显示其伟大的创造精神,建立了一整套勤政廉政机制,在探索实践中为党在全国执政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大别山问道—红色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