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培训 > 学员论坛
学员论坛

铸心大别山

发表时间: 2018-11-13 来源:管理员
    大别山,淮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我对大别山的印象深刻又模糊,深刻是因为从小就在革命故事中常听到这个名字,模糊是因为我竟然从来搞不清大别山和太行山的位置。

在中国共产党97岁生日来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大别山干部学院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第一次近距离地面对着她……

信仰——不忘初心

在鄂豫皖首府革命博物馆和将帅馆里,我开始认识真正的大别山。这块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鼎盛时期,根据地发展到26个县,人口发展到350万,主力红军发展到45000余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共走出了349位开国将军,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是什么让他们不屈不挠地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一次次受挫又一次次前行。这是我来大别山之前就常常在想的一个问题。如果单单说是靠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总觉得缺少点东西,因为这种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当我在博物馆中看到那句“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的口号时,我忽然明白,这种信仰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是世世代代中国人“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这个“人民”也包括了每一个革命者和他的亲人们。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就不难理解,1922年已经是云南省会警察厅厅长的朱德,远赴欧洲寻找共产党的那份伟大情怀,他心里装的不是自我,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这种情怀是信仰最好的体现,将帅馆里的349位将军无一不是这样的代表。在我看来,信仰除了自身的伟大,还需要一个伟大的心灵来承载。而大别山就孕育出了无数具有这样心灵的人。

有人说:“我们已经解放这么多年了,现在我们还要坚持什么呢?”坚持什么?我忽然想起了前几年我做的一个调研,一个教堂里竟然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是党员!我们怎么了?

苏联解放了,但他们的信仰紊乱了,然后解体了,很多它分裂出来的国家和地方乱了,人民又处于恐怖、战争和贫穷之中。捷克斯洛伐克解放了,信仰不同轨了,分裂了,社会开始动乱了。南斯拉夫……

    我们的信仰,不仅仅是让人民得解放,我们的信仰是实现共产主义,如果我们忘了这个初心,就像一棵树没了根,就会倒掉、就会死亡。这是我们一生要坚守的信念。

前段时间,有记者采访李嘉诚,说现在马云、王健林在富豪排行榜上已经超过了你,你有什么感想,他回答,我不在乎那些纸上的数字,我只是在想,有生之年还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想一想,与这个80多岁的老人相比,我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日常生活中我听很多人在高谈自己有钱了怎么怎么样,各种奢靡、各种享受,却独独忘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信仰没有了,或者说信仰在这一刻被金钱打败了。

熟悉我们共产党历史的人都知道,早期的领导人中很多家庭条件十分的好,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自己过上好日子,那他们没有必要去冒着个人乃至家人的生命危险去参加革命。我们呢?何况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呢?你没有权力去挥霍,你有的只是对这份信仰坚守的义务和让这一切不断美好下去的责任。

    当然,信仰的坚守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一路上会有很多的诱惑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明辨是非,有利于信仰的我们接受,不利于信仰的我们要勇于舍得。彭德怀元帅十年动乱中被迫害,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会见侄女梅魁时倾吐:“我这条命,曾经有十几次都准备不要了,能活到今天,已经很可以了,我能做的都做了,只是做得不好。我不欠别人什么,别人对我的误解我也不计较了。我仔细想过了,我这一生是值得的,对革命对人民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虽然我的下场不怎么好,可我不埋怨,更不后悔,因为中国革命到底是成绩巨大的,国家得到了独立、统一,不再受人欺侮了,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胜利,人民生活虽然还不算富裕,总是比旧社会强多了。这中间,也有我的一点点儿工作,想到这些,我就高兴。”每次读这一段我都会流泪,这是一个人对信仰的回首和坚持。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一句名言,我想信仰的坚守也是这样,至少每次来到大别山的这些纪念馆里时,看着我们先烈的过往,能在心里无愧地说:我没有忘记初心。

执着——牢记使命

天下雨了,虽然不大,但落在“志仁小道”上,显得静美而幽长。

今天的志仁小道经过修缮,很是舒缓,走在这条路上,已经体会不到1926年的艰险,但从山势上,仍可想像。遥隔的时空,我一直想触摸23岁回乡宣传革命思想的王志仁走过的心境。

    从他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他24岁牺牲,只有短短的四年,而这四年里,他的行程满满,他的人生满满。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被派往湖北省农民协会任经济干事。1926年7月,由武汉回到家乡传播革命,建立了秘密党小组和农民协会。曾召开佃户会,主动将家里出租的田地向佃户减租,发动农民起来革命。1927年夏,调任湖北省农民协会组织部干事。同年在武汉介绍戴季英入党。11月领导黄麻起义,12月,在保卫黄安战斗中牺牲。”

这段简历,毋用多言就能看出背后的操劳和付出。

对比他的人生,许多人过得很苍白。

且不说今天20多岁的年轻人怎样,就是很多30岁、40岁的人,甚至包括我们的一些党员生活都很麻木。我经常听到一句话:很无聊。我不明白,我们有那么多工作要做,为什么会无聊?有人说,我该做的工作都做完了。如果用这种思想来看王志仁,我想问问怎么去衡量他的工作?很多党员业余时间去打牌、去喝酒、去搞一些不符合身份的活动。真正工作的时候,还没有干一点就觉得累,就向组织提条件和要求,不觉得惭愧吗?

我们为什么茫然?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而王志仁知道自己的使命所在,我猜想他走过这条小路时,一定不会像我们今天一样闲庭信步,欣赏着风景,他不仅要赶路,还要踏稳每一步,我相信他一定也在这条路上跌倒过、被枝蔓划伤过,但他绝对不会喊苦叫累,因为他心里有对使命的执着。这种执着不仅仅王志仁有,吴焕先也有,王步文也有,刘正北也有,还有无数革命者都有。今天的我们还有吗?

    路边的小溪悠然地流着,清沏见底,掬一捧,很甜,王志仁一定也喝过,或许就在我休栖的这块石头上坐着。他会品味到甜吗?我想,会!因为他奔走在一条充满了希望的路上,这希望是美好的、也是甜蜜的,而这美好和甜蜜会让这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上开满鲜花、散发芬芳、香甜四溢。我觉得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让生活和工作这样子地绚丽着。

有朋友曾经问我:你为什么天天那么快乐?为什么天天都能在微信里发那么多美图?

原因很简单:我在不断寻找生活每一点滴的美,我也在不断品味工作带来的愉悦。我不是自我表扬,只是想说这种态度。就像现在这条小路中一块石头上镌刻的四个字“善贷且成”,当这四个字映入眼帘,同行的人问我何意时,我打趣说:“要善于贷款,才能成事。”这解释尽管完全胡说,但它却反映了很多我们当代人的一种心态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回想一下,是不是?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党员迷失了自己,甚至成了唯钱而一的拜金者,早已经把使命置之脑后,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把自己的一切置于人民和社会之上,甚至发展到不顾国家利益、套取国家资产的恶劣地步。如果先烈知道我们这些后人是如此继承他们遗志,不知道会有多么痛心。他们还敢寄希望于我们去牢记自己的使命吗?

其实,那四个字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夫唯道,善贷且成。”意思是:只有道,能随万物善始善终。尽管这四个字是后刻的,但我想在王志仁同志的心中,就始终存在着共产主义这个“道”,并且坚信它会战胜一切。这是信仰的转化,这是使命的诚然。

三点五公里,不长,但在传播革命火种的艰难中很长。三点五公里,不短,但在行色匆匆的游人眼里很短。

    同行的智哥尽管有腿伤,仍然坚持走完了这三点五公里,当他艰难地爬上最后一个台阶,到达集合平台时,我们所有人都为他欢呼起来。我想,这欢呼不仅仅是给他的,应该是给每一个在这里有所领悟、净化心灵的人。这是对执着的肯定,也是给执着的荣耀,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有这种执着,背负着我们高尚的使命前行。

将要离开志仁小道的时候,我忍不住又回首望去,风景很美:参天的大树、清白的巨石、潺潺的溪流。听带队的兰老师说,这些树多是解放后又种的,当年国民党为了对大别山区扫荡,将山上烧了个净光。有人听此感叹到,它不是原来的模样了。

但,这条路依然在,就像王志仁烈士在革命历史长河中,不会消失一样。也应该像我们共产党人的执着一样,不论时空如何变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在烈火中永生。

气节——践行誓言

窗外,雨越下越大,去大别山之前,天气预报说三天的雨,可只有第二天走志仁小道时,下了几点,反而是我回来后,雨开始不停地下了,是配合我慢得要命的感悟吗?好吧!真得像很多人传说中的那样:当你沉浸入“红田”的悲壮时,天也会哭!

三十平方米稻田、三百多个鲜活的生命,屠杀!灭绝人性的屠杀!如果这样的统治者,我们不去消灭,那还谈什么革命!

不想再复述那一段历史,主要是我承受不了那份撕裂心肺的痛苦,且不说那每平方米上就要倒下的十余个生命,也不说这块稻田里每一捧泥土都能渗出的鲜血,更不说只有十六岁的吴狗娃和已经七十五岁高厚建,这三百多个鲜活的生命用他们的行动践行并顶起了一个誓言,虽然他们中间有很多人还不是共产党员。

我记得中国革命博物馆中保存着一个叫贺页朵的农民1931年1月25日写在一块布上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言首秘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 因为贺页朵是江西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在这份字数不多的入党誓词中有5个错别字,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贺页朵于1927年投身革命,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他以榨油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为红军搜集情报。1931年1月25日,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是在他工作的榨油坊进行的。

和今天无所忧虑地站在宽敞的会议室里,面对鲜红的党旗,读着新时期的入党誓言相比,我们心里该想些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80个字是我们共产党员践行一切的标准。每次重温,我都在心里想:我应该怎么样做?

很多时候,我不能放弃自己的私欲,我听过很多所谓的高级教授和领导们讲课,说:人有私欲是正常的,人应该遵从于这种私欲。然而站在“红田”跟前,我觉得自己和那些讲这种理论的人都那么渺小和可悲。

13.5万!这是大别山区有记录的烈士。仅“红田”所在的箭厂河乡就有5千多人牺牲,基本上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来回行走在“红田”的路上,我的心充满了庄严和神圣,这不仅是对“红田”的敬重,也是对整个箭厂河每一个人的敬重,更是对整个大别山和这里人民的敬重。敬重始于心,守节见于行。

忠诚和背叛,是每个人艰难的选择,都知道忠诚好,但忠诚需要血、需要肉、需要骨、需要灵,这才能构成一个人的气节。那些选择了背叛的人,心痛他们的血、他们的肉、他们的骨、他们的灵,我都不知道那一刻他们还会有灵魂吗?气节都没了,誓言就散了。

很多人说,气节是属于士人的,可你看看“红田”的烈士、看看箭厂河的烈士、看看大别山的烈士,这些当时吃不饱、穿不暖、出行靠腿、风餐露宿、被国民党称为“泥腿子”的人,你还能这么说吗?

今天,我们的生活富裕了,吃得饱、穿得暖,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出行高铁、旅居宾馆,可我们有些共产党员的气节去哪儿了?崇洋媚外投敌的、不尽职责贪腐的,没有刺刀对着你,没有枪口顶着你,仅仅是一点小小的诱惑就打倒了你,谈什么气节?入党誓词对这些人来说,只是文字,甚至是不知所云的文字。

亲爱的同志们,你愿意和我一起再用心读一遍誓词吗?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

站在“红田”,懂得誓言珍贵。

站在“红田”,明白理想伟大。

站在“红田”,眼和心里都在流泪……

“红田”,不仅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上一个永不磨灭鲜红的印记,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心里永远柔软的痛。

担当——做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

按理说,和许世友将军也算有一些渊源,我在他学武的少林寺也呆过两年,尽管我没有学到他那样精湛的武功,但到田铺乡老将军的故居,我仍然感到很亲切。

老将军的生平,我想很多人都读过,“活着尽忠、死后尽孝”感动每一个人。

这是实实在在的共产党人。

我们开展“两学一做”,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地想过“怎么去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看过很多人写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不乏“遵守党纪、发挥作用、为人民服务……”之词,当然,这是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但似乎有些空荡,甚至让人觉得是在喊口号。我倒是觉得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做好一个人。生活中,我们有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不注意自身德行,且不说对邻里怎样,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行于家,却在外道貌于世。这种伪善不是我们共产党员应有的。

我们常读《礼记•大学》中的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共产党员不是更应该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修身吗?

老将军故居,不似历史上很多官吏那样的大,几间依山的土屋,窄小而阴暗,当年他回乡探亲时,拒绝了当地政府的安排,就陪着母亲住在这仅放着一张床和桌子的十余平方小屋里。参观的人像流水一样走过,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认真地去想过:一个开国上将在功成名就之后,仍俭朴如此。而反观今天,我们一些党员职别不高,房有数套,车有数辆仍不满足,如果他来老将军这间陋室恐怕根本无法居住。

    我曾经听有些人这样说:人生在世,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我真是哭笑不得,名利这么重要吗?我告诉他说,你省省吧,你都不能流芳百世,就更不要想遗臭万年,因为历史上遗臭万年比流芳百世难多了,谁愿意记住坏人?那是为了作反面教材需要才记录的,那种比例比流芳百世要小得多。

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在平凡中践行自己,名利身外物,何必自扰之?《道德经》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厚德载物”方能“内圣外王”。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合格共产党员,才是我们真正的本求。

学习结束了,两天时间很短,但厚重地让我抬不起头,我对大别山越了解就越觉得惭愧,惭愧我竟如此对她无知、惭愧做为一个党员我有那么多差距……

关于大别山名字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她得名于李白、有人说她来源于神话,据说在洪荒之世,天地浑然一体,亿万生灵被挤压在昏暗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一座山訇然升起,用它的脊梁把苍天高高撑起,从此有了天地之分,万物生灵也得以获得光明。由于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天地有别,便取名为大别山。我更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她像我们共产党,撑起了中国的天地一样,每一个党员都是铸就这山的石、这山的树,这里面红色的故事就是山里涓涓的细流和我们的血脉。

我想起了开班仪式后的激情教学,我扮演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的师长,陈欢老师让我在敌人来攻打我们时,对同志们做一次战前动员,只说了两句就入戏了:“乡亲们把最后一粒粮食留给了我们作军粮,把最后一片布留给我们作军装,而今天敌人要来把我们的亲人杀害,打不打他们?”

“打!”

“打不打?”

“打!”工商局所有的学员高喊着!

夜已经很深了,熄了灯,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心中不能自己地默念:“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夜里我把心纯洁、再纯洁,然后为我所爱的党、为我所爱的祖国和人民点燃。

(作者系三门峡工商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学员,三门峡市工商局示范区分局局长)

后一条: 铸心大别山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