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群华
五月的大别山,巍峨苍翠。走近大别山短短几天,心灵深处就被大别山的红色革命精神所深深打动。这里,英雄感天地,故事荡回肠。
大别山,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有人说,在别山,随地捧一把泥土都能攥出血来。从新县走出来的一位老将军说,信念是大别山的魂,大别山的红色历史是信念的体现,大别山的英雄是信念的典范,大别山的人民群众是信念的源泉。

1926年,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揭示:信仰产生于生存欲望,最底层的中国人的朴素信仰就是过上好日子。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里看到收藏的当年苏维埃政府印发的土改宣传标语:老乡,加入红军可以分到土地。最朴素的动员折射出最朴素的信仰。
时隔近百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力量”的重要论述。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支撑民族精神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一脉相承的“法宝”,始终是坚定的信心、信念、信仰。
这次我们食药监管战线上100多名学员,就是带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食药监管“四个最严”的重托,踏上大别山革命老区这块热土,沿着革命先烈将士的足迹,寻求精神之“钙”、践行之“力”,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获取食药监管动力养分,以“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责任担当,去兑现“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一庄严承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2012年11月7日,“大别山精神”研究组发布新闻,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这,就是我们食药监人所要寻找的精神之“钙”、践行之“力”。
弘扬大别山精神,走好食药监管之路,必须净化人生观、改造世界观、校正价值观。人生道路的方向、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往往受精神的引导。在大别山里不乏有抛弃功名信马列的董必武、到大别山区与当地合作办学传播马列主义的恽代英、放弃富裕生活闹革命不供祖宗供马列的吴焕先、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也动不得的王树声等人的感人事迹。这些“红色基因”不但让我们的三观得以升华,让信念坚如磐石,更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精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管在多么艰苦或多么诱惑的环境中,照样能立身做人、谋事创业、成就梦想。同样,食药监管,是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它的价值取向是为人民饮食用药谋安全,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守得住这个理想信念底线,食药监管之路就走不偏,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弘扬大别山精神,走好食药监管之路,必须胸怀全局、团结一心。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总理为大别山根据地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根据地军民寄予了无限深情。1946年5月,周总理去黄陂县与美蒋代表和平谈判,途中住一老乡家。他叫警卫员把随身带的口粮倒入锅中,煮成野菜粥与这家人同吃,总理说:“我们是一家,就应该同吃一锅粥啊!”大将徐海东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襟怀磊落,处处以大局为重。1935年严冬,中央红军给养困难,徐海东从全团仅有的全部7000元“家底”中拿出5000元给中央。他说,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爱民亲民团结如一家的总理情怀、识大体顾全大局的“雪中送炭”精神,至今仍熠熠生辉。我们全省食药监管系统的良性运转靠的是几十个地市县监管局和几千个乡镇监管所统一的指挥、几万食药监人团结合作,一个都不能少。下边千条线,上面一根针。作为全省食药监管系统的首脑机关,用大别山精神这盏明灯照亮百姓食药安全的广阔天地,会越照越亮堂。
弘扬大别山精神,走好食药监管之路,必须用习近平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勇于攻坚克难。斗转星移,今昔大别山,绿水青山,大别山精神代代相传。革命历史是时代发展最好的营养剂,把红色基因和红色传统转化为食药监人前行的动力是这次专题培训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食药监管人即将迎来机构改革,机遇和风险并存。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改革,以昂扬的斗志面对改革中的挑战,才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的具体体现。触动利益的改革不可能在敲锣打鼓中完成,面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复杂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拿出“四铁”干部标准,勇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碰硬,在矛盾中求突破,高质量地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幸福。
(作者系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第二期学员,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处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