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别山干部学院的感谢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青年党员干部“弘扬革命精神、锤炼党性修养”培训班的学员。5月13至18日,我们在贵院进行了六天的培训,这是一次触摸历史、寻找初心、锤炼党性、增进自信的精神之旅。培训即将结束之际,谨在此向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山,浸透着革命先烈的鲜血,是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这次,我们亲身来到这块英雄的土地,时刻感受着历史和现实的共鸣。特别是学习到徐海东大将66名亲属满门忠烈,吴焕先烈士破家参加革命等事迹,了解到全县一半以上人口为革命牺牲,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箭厂河和卡房两个乡的人口至今没有恢复到大革命之前的规模,这些让我们深受震撼和感动。我们感恩这“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深沉历史,我们认识到,不管走多远,不管走到哪里,也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刘邓大军为了扭转全国战局不惜付出巨大的局部牺牲;许世友上将先尽忠再尽孝,终生不改平民本色;郑位三敢于直言,向组织直抒胸臆提出意见;沈泽民在重病中还不断反思自己.....这些共产党员身上充满着高尚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党员学到了该如何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学到了该如何为人处事。大别山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别山革命将士和大别山人民用生命和献血铸就的大别山精神。今天面临新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不能忘记包括前辈的牺牲,不能违背革命先烈的初心,不能丢掉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感谢大别山人民对历史的精心保存,感谢你们把烈士的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让我们有了这样的精神家园。
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是我们党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通过学习,我们增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鄂豫皖根据地开展群众运动、土地改革、武装斗争以及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历史的学习,我们深切感受着革命年代孕育的领导体制、干群关系、工作方法和政治文化,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同样适用。大别山家家有拥军粮,老百姓自己饿肚子也不动用,这启示我们,只要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就能够应对一切风险挑战。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光荣的历史,让我们今天更加充满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更加感到自己对探索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成功故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感谢你们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课程,让我们从新的视角为自己的工作增添了营养和意义。
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继承了优良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培训做了精心安排。让我们感到,你们不是把教学培训当成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充满着激情和使命感,无论是现场授课、外出参观还是生活细节,都安排得周到细致。16日晚上的学院老师的舞台剧《红色大别山》,更是带给我们无数的震撼和感动。这短短几天,带班王老师和我们相处的十分融洽亲切。短短的培训,留下了永恒的回忆。感谢你们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
时光荏苒、物转星移,数十年如白驹过隙。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虽然我们面临的环境与当年革命将士所面临的有一定差异甚至有许多不同,但当前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研究、探索真理的殿堂。当年,革命烈士用枪杆子为人民打天下,今天,我们要用笔杆子为国家建良言、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对大别山精神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奉献,不辜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不辜负革命先烈的牺牲和荣光。
特此感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青年党员培训班全体学员
2018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