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濮阳市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班 孟丽娜
这里是红军的故乡,这里是将军的摇篮。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革命传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许世友将军一生忠诚党、忠于革命、三跪慈母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郑维山将军的最后一封信让人感慨万千,顿生敬仰之情;箭厂河乡红田那300多名忠魂让人肃然起敬;通过寻找“妇女排”,再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和妇女们坚守信念,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前赴后继、牺牲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别山,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在那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战争年代里,大别山儿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掀起一场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谱写出一篇篇气壮山河的动人史诗,铸就了厚重而辉煌的大别山精神。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短短一首民谣,反映出大别山人民“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团干,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百折不挠、敢于斗争、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难攻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美好生活,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所做的牺牲,不能忘记革命事业历经的艰难险阻,不能忘记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
六天来,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了大别山厚重的革命历史和淳朴民情,大家的思想受到了触动、灵魂得到了洗礼。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苍郁的山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回望那些艰苦的年代,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震撼着、感动着。大别山的每一个地方都见证了艰苦的烽火岁月,每一块砖石都记载了激情的历史征程,每一片热土都浸染了先烈的鲜血,每一座丰碑都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处处都彰显着“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