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有感
文/程 盛

2019年6月16号,来自全省各地和省直各部门的40名同志齐聚大别山干部学院,共同接受了全省正处级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我们从相互陌生的党员干部,转变为相识的普通学员和革命同志。在1959年230位开国将军合唱的《红军纪律歌》的歌声中,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时代,身体里的红色血脉慢慢被点燃。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将帅馆、烈士陵园、列宁小学、红田等革命地,共同悼念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回温当年播下的那颗珍贵的革命火种。在志仁小道,我们用双脚去感受前辈走过的那条艰辛坎坷的革命道路。《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与启示》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画卷我们面前绚丽的展开,“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在我们心中印记。革命的大别山就像是矗立在前的一面镜子,让我不禁进行对照与反思,反思这些年来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是否一如开始之坚定,反思自己的信仰与党性是否一如当初之纯净。

一、对照查摆,镜鉴之下知得失
1.理想信念存在“消隐”的危险。1997年,还未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回想那一刻,能够成为共产主义理想的践行者让我何等的激动与澎湃。刚参加工作时,不论再累再忙,总是感觉有使不完的劲,脑海中一直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不能辜负党的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开始机械,激情出现减弱,标准有所降低,我将此归咎于年龄的增长与工作的熟悉。仰望由革命前辈的鲜血和信仰凝筑的烈士纪念碑,我深感愧疚和惶恐,愧疚的是忘记了有多久没有问过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惶恐的是我知道没有理想指引下的共产党员,在面临方向选择的时候是多么的容易迷失。
2.宗旨意识存在“偏离”的危险。“为人民服务”,是当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宗旨。对此我虽熟知,但却忽视了对这句话的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总认为不论是在市政府,抑或是巡察机构,工作对象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判断工作成绩的优劣也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的意见,人民群众似乎离自己比较遥远,甚至当协调处理某些信访事件的时候,还认为群众的要求过高、想法过多。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才发现过去对“人民”的理解过于狭隘,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策和每一项工作,人民才是最终的感受者和最权威的评判者。
3.作风建设存在“垮懈”的危险。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从星星之火到最终的燎原胜利,大别山革命斗争28年红旗不倒,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根本,艰苦朴素、严肃务实的作风是保障。反观我这一代人,出生在和平时期,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厚红利,与经历过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革命先辈相比先天“缺钙”,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一是形式主义时有表现。对待工作时总是将着眼点放到规定动作是否到位、程序设置是否规范、考核评价是否过关等方面,对实际效果如何、经验教训总结等鲜有关注,造成表面文章繁花锦绣,落实起来轻描淡写;二是官僚主义杜而不绝。官僚主义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源,自己对此确有忽视,工作中过分倚重看报告、听汇报,对深入基层亲自调查了解的方法运用不足,造成偏听偏信和闭门造车的隐患,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害而无益;三是廉洁自律抓而不紧。对照《党章》和《纪律处分条例》,自己总认为是合格的,但经过这次党性教育培训,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我要求之严苛,比较之下自己也只是定位在一名普通党员之列,于党员领导干部和巡视巡察干部的实际身份而言相去甚远,也造成带头表率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还存在工作中碍于情面、尺度把握宽松软,生活中对家人教育不足、良好家风重视不够等现象。

二、溯本逐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不治其本,而务其未”,查找不到产生的根源,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表面文章,因此我经过深刻的反思与刨析,认为自身问题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1.学习缺乏全面深入,思想理论支撑不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各种信息的汇集和吸收逐步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因此学习能力的强弱和学习效果的多少决定着我们思想的高度和视野的广度,更决定着我们信仰的硬度和本领的强度。正是因为忽视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使我没能做好在新时代、新形式下传承革命传统、突出理想信念这一课题。同时又因为忽视了对业务知识的深入研究与及时更新,造成工作中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创新不足,“本领恐慌”成为必然。
2.党性修养缺乏锤炼,初心坚守力度不够。党性修养,是解答“什么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如何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核心要素,是一名党员“走的好不好”、“走的远不远”的决定性因素。自己过去总是将党性修养与个人道德混为一谈,将“好人”等同于“好党员”,因此忽视了党性锻炼中的自我教育、改造与完善,造成了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问题表现,进而导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出现偏移,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
3.忧患意识有所淡化,自我革命缺乏主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孟子留给后人的警示名言,解放战争中我党的胜利与国民党的失败更是这一哲理的鲜活事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长期安定、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正像是一池温水,让我深浸其中而不自知,认为苦日子过去了,挨打受欺负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页,认为多数的群众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对我们党和党员应该不会有什么怨言了。殊不知社会在发展,群众的意识和需求也在同步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己对此确显麻痹,思想意识仍在原地停留,忽视了新时代新挑战的艰巨性与紧迫性,更忽视了我党善于总结自身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在顺应历史潮流、回应人民期盼方面打了折扣。

三、对症施治,善之端而止之
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如此。借这次党性教育培训为契机,我将通过扎实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使命担当和道德修养,用工作实绩检验整改成果。
1.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一是强化基础理论学习,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读经典、读原著、学原文,在学习中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指引的正确方向,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实现理论上的自我武装;二是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深入学习业务知识,学以致用。针对目前所从事的巡视巡察工作特点,强化对党章、党规、党纪的系统学习,提升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及时领会贯彻上级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最新要求,严守政治巡察的底线和方向;三是要善于在学习中思考,走心入脑。知识不是拿来看的,是拿来运用的,缺乏思考的学习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当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如果不能培养在学习中思考和在思考中实践的能力,就极易出现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险,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吸收内化和实践外化将是我关注的重点。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坚守的信条,是执政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根本要义,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要把“人民的观点”贯穿工作的始终,人民群众关注哪里?我们就要巡察到哪里。人民群众痛恨什么?我们就去察看什么。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3.修身立德,率先垂范。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期间,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优秀的革命传承剔除了我本心的杂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会时刻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自己行为的坐标,在工作中慎独、慎行,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质带动周围同志共同打造干事创业的队伍;在生活中“严以治家”,培养朴素、包容、真诚、自立、爱国的良好家风,营造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正向氛围,使我的身边人成为于国家和人民有用之人。

写至此,我又想起了“诵读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互动教学中,授课教师讲评革命书信时难抑真情、泪流满面的一幕。那一刻我备受震撼,能够跨越历史直击新时代年轻人的心灵,朴实无华中迸发出的信仰能量是何等的强大!那一刻我又信心满满,在他的脸庞上看到的不是泪痕,而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革命意志与伟大的理想信念在我们年轻一辈共产党员身上的传承与展现。“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让我们怀揣“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初心,肩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方向,认真地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的践行者。
(作者系济源市委第四巡察组组长,2019年全省正处级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