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酷热,8月17日至22日,河南中烟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暨工会干部培训班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举行。我们许昌卷烟厂的劳模工匠代表们跟随培训班来到风景如画的大别山,开启了一段弥足珍贵的红色之旅。
相遇,红旗不倒青山在。唐朝诗仙李白赞叹“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相传大别山由此得名。从1921年至新中国成立,这里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鄂豫皖根据地在这里,多支主力红军在这里孕育,刘邓大军战略跃进的落脚地以及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转折地也在这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跟随革命先烈的脚步,踏入这巍巍大别山间,眺望滚滚潢河水时,历史的一角缓缓向我们拉开了帷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方土地的厚重,这段岁月的峥嵘,这28年红旗不倒所经历的血雨腥风。

相知,信仰力量无穷大。大别山是红色的山,是英雄的山。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这里的故事太多太多,“新县最新,箭厂河稻田最红”,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缥缈、前途未卜的年代。我常常会想,是怎么样的信仰,让300多名革命志士用鲜血染红那片30平米的稻田;让原本柔弱的肖国清变得如铁似刚,在敌人的非人折磨下也不吐露半点党的秘密;让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为国效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洒满了烈士的鲜血。这次的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安排紧凑,内容充实,通过专题讲授、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叠加,大家深感心灵得到洗涤,灵魂得到升华,深悟“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修身之道、成功之方。

相随,密切联系群众的力量。聆听着这些红色故事,我们在想,该是怎样的军民情,才能让老百姓这么死心塌地地守护革命先辈,又该要下多大的决心才能让一个母亲做到即使要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也要护着党的革命领导人周全;面对自己母亲的决策,又是怎样的觉悟,让王政道甘愿走向那不归路?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没有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植根于广大革命群众,他们是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相信并依靠群众是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保证。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几天的学习,脑海中一直闪现着那些为革命义无反顾的英魂。将帅馆内熠熠生辉的将星,他们仿佛在对我说:“不要怕,跟党走,大胆往前走,去完成你们这代人要完成的使命。”
青山埋忠骨,红色永流传。从这片红色土地返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们要把这红色的基因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著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我们要时时回望历史,牢记初心与使命,将大别山精神融入血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它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供稿:河南中烟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暨工会干部培训班 第三组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