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九月,按照市委党校安排,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走进大别山地区,开启五天的红色追寻之行。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专题教学、现场讲解、情境教学等方式,重温大别山的革命历程,深刻领悟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灵魂,接受革命的洗礼,升华思想、增强党性、磨练意志。
铭记历史,从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奇迹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史上与井冈山、太行山齐名。在此建立的鄂豫皖苏区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踏上这片土地,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短短五天时间,我们参观了鄂豫边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地、“红田”惨案遗址、列宁小学旧址、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和鄂豫皖苏区将帅馆,一路走来见证了大别山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枪声炮声犹响在耳。聆听红军后代、老党员讲革命故事,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重唱革命歌曲,仿佛身临其境,内心深处深深被革命先烈英勇事迹感染,引发我们深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它是比生命还可贵的东西,可以让人不为荣华折腰,笑对死亡大声歌唱。

1921年,董必武、陈潭秋等来自大别山的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他们在大别山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了最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点燃革命火种,建立农协会,掀起农民武装斗争,树起红色旗帜,拉开了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序幕。特别是在“红田”惨案纪念地,程怀天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0多人在此惨遭屠杀,但面对反动派的屠刀,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上至70岁老人,下至16岁小孩,他们慷慨赴死,毫无畏惧,用牺牲保护亲人,保护同志,保卫革命,同学们被这种“誓死跟党走”的强大信念所感染,所震撼!“最后一粒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去上战场”,这是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军民鱼水情生动表现。据不完全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200万群众参加革命,100万牺牲,几乎是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岭岭树丰碑。
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深刻领会到大别山创造“28年红旗不倒”奇迹的根本所在:始终相信党,坚定跟着走。劳苦大众跟着共产党走,就能看到活路,看到当家做主人、过自由平等生活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赓续红色基因,始终感党恩,始终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本职岗位,把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思考当下,在传承弘扬中让大别山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弘扬大别山精神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守信念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只有心中有信仰,才能肩上有担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人民因为选择真理、自由、正义和尊严,因而选择相信、跟定中国共产党。他们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理想,将个人信仰升华为革命信仰,无论是在革命高潮还是遭遇挫折,始终坚定革命必胜信念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不怕流血、不畏牺牲,全心全意干革命。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筑牢理想信念这个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魂和思想根基,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弘扬大别山精神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无论是鄂豫皖苏区红军不顾自身安危,坚决服从命令南下作战,支援和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还是刘邓大军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军队统治区,战略牵制陕北和山东的敌人,都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胸怀全局、顾全大局,以及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弘扬讲政治、讲规矩的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弘扬大别山精神是坚持和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有效途径。大别山革命史,始终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着党心军心民心的水乳交融。1947年9月,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光山县接见了刘名榜等游击队战士。邓小平问刘名榜:“那么艰难,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刘名榜回答:“靠党的坚强领导,靠握紧枪杆子,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铁了心地支持、掩护我们。没有他们,我们一天都活不下来!”。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深扎根群众,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弘扬大别山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从国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由“三高一低”转向“三新一高”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呼唤广大干部群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勇当先锋,坚决顶起自己的那片天,不断取得斗争新胜利,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

勇立潮头,在拼搏奉献中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当前百年交汇,既是“十四五”开局,也是现代化启航。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需要广大党员和干部砥砺前行、奋勇争先。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等等,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结合在大别山干部学院的所学所思所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将坚持把“信念十分坚定、对党绝对忠诚”作为从政之魂。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已然过去,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面对个人进退留转、名利荣誉时,时常想想革命先烈们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对标对表提高思想境界。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日常化、具体化,用对党“十分忠诚、绝对忠诚”的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真信笃行。坚持把“勇于担当尽责、敢于善于斗争”作为事业之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斗争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我们要秉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具体的事情、琐碎的工作放到“两个维护”的统领上来,善于发现和识别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行为,在涉及人民利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更要敢于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夯实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把“越是艰险越向前、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为政之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上,建设任务多、工作担子重,同时也是机遇百年难得。我们将坚持事不避难、担当担责,拿出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劲头,敢于迎着困难上、勇于扛着压力冲、善于抓住机遇干,展现“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拼劲和韧劲,以夙夜在公、昼夜兼程的状态履职尽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积小胜为大胜,把规划变成实景、把蓝图变为现实,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取得新业绩。坚持把“清正廉洁、一尘不染”作为立身之本。清正廉洁是为官做人的第一底线,也是一个人事业成与败的分水岭。我们将不断增强从政治上看问题的自觉性,注重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带头落实“四责”协同机制,“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时刻严以修身律己,自觉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纪法,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带头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我们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征程中,光荣属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人。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成就往往体现在战胜困难的不懈追求中,风雨后才有美丽彩虹。同学们,我们正值风华,只有坚定信仰,才能红旗不倒,只有夙夜在公,才能不负党恩,只有死而后已,才能不愧人民。
(供稿:胥晓刚,中共成都市委党校2021年秋季学期市管党员领导干部进修一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