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丹桂飘香、金秋送爽的九月,怀着对红色老区的向往,怀着对大别山精神的敬仰,作为成都市委党校市管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我们到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为期六天的异地培训。六天中,自己的心情总是在悲痛中沉沦,眼眶的湿红标记在自己的额头,每天都想记下些什么,终成这感怀七首。
9月5日
车入大别山,我的双眸沉浸在那层林尽染的群山中,映入眼帘却是红旗漫卷,大刀飞舞,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伴随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我踏上了几度入梦的英雄大别山,踏上了这片28年红旗不倒的血色大地,能够向一百多万长眠于此的先烈述说自己的思念。
车离江城向新县,梦绕魂牵终相见。
八月桂花歌嘹亮,红旗漫卷映杜鹃。
9月6日
上午聆听了大别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孙伟所作的《大别山精神及时代价值》专题辅导,下午参观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和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对大别山非凡的革命历史和“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对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内涵有了全新的理解。大别山在28年的革命过程中有100多万人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有10万人口的新县在28年的奋斗史中就付出了5.5万人的牺牲。户户有红军、村村出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铸英魂,许多人家新年的对联不能用红对联,只能用白对联。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今日幸福小康。
二十八年红旗猎,百万捐躯染杜鹃。
户户素联除旧岁,方得今朝小康现。
9月7日
上午去了许世友将军故里许家洼,将军戎马一生,三次跪别慈母,五次担任敢死队队长,指挥了济南战役,八天攻克济南,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广西战场的战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国防建设。死后,经中央批准,遗体安葬于老家许家洼万紫山下的来龙岭上,实现了将军“生为国尽忠,死为母尽孝”的夙愿。
忠勇义廉大将军,五度敢死不惜身。
三跪慈母终尽孝,报国思亲铸丹心。
9月8日
我们参观了鄂豫边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地、“红田”惨案遗址、列宁小学旧址。“红田”惨案遗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李家河村,黄麻起义失败后,反动地主清乡团勾结敌军一个营进犯箭厂河地区,疯狂镇压革命群众,血雨腥风笼罩着整个箭厂河地区。这里原来是一块仅仅30平方米的稻田,但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敌人把这块稻田当作刑场,先后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0多人。他们中年纪最大的75岁,最小的仅仅16岁,而且90%以上的先烈并不是共产党员,但面对敌人的屠刀,哪怕被砍掉四肢挖去双眼钉在门板上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也没有一个人出卖党和红军的秘密,全部慷慨赴死。亲手折叠的白花,早已浸透泪滴,悲伤的心久久无法平静。这时,边上的列宁小学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悲痛的心瞬间有了安慰。正是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静好岁月,才换来了孩子们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汲取知识的养分,而他们今后将成为建设革命老区的生力军,大别山的明天将因为有了他们而更精彩,他们朗朗的读书声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告慰!
红色稻田三十平,三百英烈血染成。
砍头只当风吹帽,遗志传承有后生。
9月9日
上午参观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观看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影像资料。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8月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队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历时20天,行程千里,先后解放11座县城,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由此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挥戈跃马进中原,十万精兵千里还。
狭路相逢勇者胜,剑插中原敌胆寒。
9月10日
今天是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六天培训的最后一天,早晨起来再次去镜湖深吸了大别山清新的空气,听了会儿秋蝉的歌唱,但自己只听出了两个字“留下”。心里有些空落,总想带走点什么,但总是抓不住那一丝野望。下山的路上,心里很是落寞,脚软软的,似乎这样能拖延自己离去的脚步。上午是访谈教学,由红军的后代黄德跃讲述《大别山中一家人》。黄德跃的大家庭中有六位亲人曾参加过革命,其中三位都是革命烈士。爷爷黄本富是鄂豫边根据地早期共产党员,在激烈战斗中不幸牺牲;小爷爷黄成香是新四军战士,17岁时牺牲在抗日战场;外祖母晏春山是鄂豫皖著名烈士,为保守党的秘密义无反顾地跳崖牺牲,被誉为“大别山的江姐”。其父亲11岁参加红军,解放后满身伤痕不愿给政府添麻烦而毅然回乡务农,做领导后一切为了人民,诠释了甘愿为民请命的奉献担当精神。大别山有太多的革命故事,有太多像黄德跃这样的革命家庭,“户户有红军、村村出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铸英魂”是大别山牺牲奉献的真实写照。先驱长逝,历史已远。可先辈荣光,定当薪火相传!
满门忠烈一家人,大别山中铸忠魂。
为报先烈牺牲志,我辈扬鞭再奋蹄。
9月11日
一觉醒来,阳光轻拂着我的脸。骤然一惊,怎么没有了呦呦的蝉鸣和桂花的幽香?哦,原来我是躺在家里的床上,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还留在大别山那遍野的杜鹃花丛里。大别山六天,自己的魂深深地放飞在这片红色的土地,虽然拖着沉沉的步履一步三回头离开了这片杜鹃艳红桂花吐芬到处飘荡着红色精神的土地,但自己的心应该还留在大别山飘扬了100年的红旗里。
挥手作别我亦难,三魂仍留大别山。
晨醒不知身何处,不在锦城在大院。
(作者:王志西,中共成都市委党校2021年秋季学期市管党员领导干部进修一班学员,成都市政府火车站管委办党组成员、纪检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