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22年春季学期主体班
第四周培训纪实
6月27日至7月1日,信阳市2022年春季学期主体班在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了第四周的学习。本周培训采取异地教学形式,精心设置了专题教学课程和现场教学,培训内容既满足学员的知识渴求,又契合当前信阳发展实际,让学员们开阔了新视野,得到了新启发。

6月27日,2022年春季学期信阳市主体班异地教学开班仪式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伟,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办公室主任葛剑虹出席开班仪式。孙伟在开班动员讲话中说,浙江大学是中组部确定的干部培训基地之一,浙江是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也是农业农村工作先进的省份。这次来浙江学习先进经验,对贯彻落实省“十大战略”、市“十大工程”和市委“1335”工作布局,加快信阳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学习,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切实增强工作本领,提升履职能力。
专题教学环节,既安排有“双循环”驱动下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产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领域展望等新知识新技能培训,还有文旅产业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与招商引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与改革举措等实用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浙江工业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伟强教授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阐述了浙江从“最多跑一次”历史改革,到“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改革”的政务服务变革,给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数据政务服务课。
浙江工商大学楼迎军教授为大家讲授了《“双循环”驱动下的中国经济新格局》,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数据详实的解析、独具思考的见解,从双循环新格局是一种新范式、新结构、新起点、新挑战、新格局等五方面,深刻解读了“双循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巡视员、副主任王一鸣,从开发区的本质特征、管理体制、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四个方面为学员们作《开发区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专题报告,介绍了产业集聚发展是开发区的突出优势和成功经验,为建设速度质量更好、管理效率更高、环境发展更好的开发区提供了宝贵思路。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肖俊教授,为学员们讲授了《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领域展望》,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历史沿革发展、大数据智能技术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和AI技术未来面临挑战三个方面为学员们作了深入解读,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心主任王士兰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科企业家学院副院长叶加申、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委员胡豹等,通过精彩的授课,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政策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未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发区的机制创新与发展等进行剖析,讲述了浙江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如何培育创新思维、战略思维。


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前往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和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美丽休闲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等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杭州市余杭区,学员们来到了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禅茶第一村”径山村,不仅学习了径山村挖掘村庄资源、盘活固定资产、培育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小康奔向共同富裕的先进经验,还参观了以茶馆、民宿、农家乐等具有径山特色品牌的民食民宿产业联盟,为信阳的茶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在世界文化遗产良渚文化遗址,学员们通过参观“水乡泽国”、“文明圣地”和“玉魂国魄”三大展厅,体验一场穿梭时空的文化之旅,深切感受到“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五天的专业化能力学习,让学员们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本领能力,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以致用,把在浙江学习的成果带回去,落地生根,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贡献力量。
(供稿:信阳市2022年春季学期主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