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我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孙伟等双方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孙伟全面介绍了我院的发展定位与办学成果。作为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学院自2013年获批以来,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已成为全国红色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依托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独特革命历史底蕴,学院打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及案例库,创新研发的“歌声中的大别山”沉浸式音乐党课近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演出中更是收获广泛赞誉,让红色教育从“课堂”走向“舞台”。2025年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再获认可。孙伟表示,基于“大别山精神”等丰富红色资源,两院在党史研究深化、革命理论阐释、干部人才培育等领域拥有广阔合作空间,期待以此次交流为起点,在培训共建、科研协同、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研究走深走实,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杨凤城对孙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阐述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学科优势与发展理念。作为国内党史党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镇”,学院始终坚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养理念,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创新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杨凤城强调,党史党建专业人才培养绝不能停留在“从档案到档案、从文字到文字”的闭环中,必须“用脚丈量红色土地”,深入革命现场感悟历史真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正是两院合作的核心契合点。他指出,大别山干部学院拥有的丰富革命旧址遗迹、系统红色文献资料及成熟的现场教学体系,将为学院深入基层开展红色实践提供不可替代的优质平台;而人大党史党建学院的理论研究优势、师资资源储备,也能为大别山干部学院的课程研发、科研突破提供有力支撑。希望未来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干部培训课程联合研发、科研项目协同推进、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为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服务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会议最后,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从前期交流迈向长期、深度合作的新阶段。
此次交流不仅是两所院校优势互补的深度对接,更为红色教育与党史研究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未来,双方将以“相互成就、协同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培训共建、科研协同、人才培养一体化进程,让大别山精神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为党的建设与干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