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培训 > 学员论坛
学员论坛

一场涤荡心灵的党性教育之旅

发表时间: 2025-10-27 来源:管理员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大别山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在这最美的时节,我有幸作为河南交投鹤壁分公司党员中的一员,与同志们一同走进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启了一场涤荡心灵的党性教育之旅。五天的培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初心之路;似一场春雨,滋润了信仰之田,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一次初心的淬炼。

一、组织安排有高度,坚定了干事创业的决心

此次培训将党性教育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学院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让我们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中悟初心,在交通发展的案例中强本领,真正找到了“学中干有方向、干中学有底气”的内生动力。老师们的授课,更如庖丁解牛般精准深刻——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重温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中把握历史主动,在《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筑牢思想防线,于《做好新时代党支部工作》中明晰实践路径,既有理论高度的深刻阐释,又有基层经验的生动分享,为我们解开了工作中的“思想疙瘩”,指明了“党建引领业务”的实践方向。

二、培训授课有深度,增强了干事创业的能力

学院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的模式,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触动灵魂的“思政金课”:专题教学时,老师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有温度、接地气”;现场教学中,我们循着革命足迹行走,让历史场景“开口说话”;分组研讨时,大家碰撞思想、交流心得,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方法”。尤其是叶希武老师讲述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从黄麻起义的烽火到刘邓大军的壮举,从革命先辈的坚守到新时代的传承,字字句句都在诠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侯飞老师解析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与势”,让我们明白“思想的防线一寸不能松”;郑乃红老师手把手教方法,让“党支部工作怎么抓、党员作用怎么发挥”不再是模糊概念。这些课程如春雨般滋润心田,打通了从“学懂”到“做实”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在学思践悟中深刻体悟到“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内核。

三、现场教学有热度,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如果说专题授课是“理论充电”,那现场教学便是“精神补钙”。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活的课堂”,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是一面“精神镜子”,让我们在历史现场与先辈“隔空对话”,每一步都踏在滚烫的初心之上,每一眼都触到震撼的灵魂深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山河无恙”;我们的“诗与远方”,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未来中国”。

四、班级学员有温度,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氛围

培训的温暖,不仅来自红色历史的浸润,更来自学员间的同心共鸣。班长与组长们协同班主任老师,从课程提醒到生活关怀,从课堂教学到课余活动,事事细致入微、处处温暖人心。我亲眼见证:短短五天,我们从“点头之交”到“掏心窝子”,从“各抒己见”到“协同攻坚”,友谊的种子在朝夕相处中生根发芽,干事创业的合力在同心共鸣中悄然凝聚。这种“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的氛围,正是大别山精神中“团结奋进”的生动写照。

这场红色之旅,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行囊”的充实,更是“精神密码”的解锁。我将把这份感动与收获带回岗位,一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把大别山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敢啃“硬骨头”;二做“学用结合”的践行者,把培训所学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三做“团结奋进”的引领者,带动身边同事以初心赴使命、以实干显担当。


作者张皓翔,系“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鹤壁分公司党员党性教育培训班”学员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