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这次进修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身处基层一线的同志而言,无疑是一次极其珍贵的思想“充电”和能力“加油”。四周的学习,课程设置科学系统,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解读和政策分析,让我们对“城乡融合”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有了更顶层、更全面的把握;也有深入一线的实地教学,让我们在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中,触摸到了信阳城乡融合发展的澎湃脉搏与生动实践。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个月的学习,我想说:这是一次思想的“深耕”,也是一次能力的“淬炼”,更是一次初心的“重温”。
一、这是一次理论的“系统升级”,让我们“信”心更坚、“阳”光满路。
从“开班第一课”到专题教学课,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总体国家安全观、“三农”工作等重要论述……这一系列课程,宛如一套丰盛的“理论营养餐”,让我们在常学常新中筑牢了信仰之基,在真学真信中把稳了思想之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身处革命老区的基层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推动信阳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这是一次能力的“多维锻造”,让我们干货满满、法宝在手。
这次学习,绝不是纸上谈兵。课程设置极具针对性和实战性。我们围绕城乡绿色转型、基层治理法治化、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等前沿课题深入研讨;我们探讨如何用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农业,如何以文旅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比如新县田铺大塆的精彩案例;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舆情应对,如何法治化地推进信访工作……特别是“扎根‘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和“平台化转型”这些课程,为我们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板和全新思路。可以说,我们的“工具箱”更丰富了,“技能包”更扎实了,回到岗位应对复杂局面、服务一方百姓的底气也更足了。
三、这是一次“知”与“行”的深度融合,让我们眼见为实、心潮澎湃。
理论学得再透,最终要落到大地上。这次学习最生动的课堂在田野乡间。我们走进潢川的水木光州未来农业、广昱鞋业新百伦加工厂,看到了现代科技的蓬勃生机;探访息县的豫道酸辣粉厂和潢川的华英加工厂,见证了“一只鸭、一碗粉”如何做成大产业,如何让“土特产”长出“新翅膀”。这些实地教学,让我们对“产业振兴”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也对信阳打造“农业强市”的宏伟蓝图充满了信心。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地告诉我们: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出路在创新。
四、这是一次精神的“补钙壮骨”,让我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民族先锋 抗战中坚”的历史回响,让我们再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品读红色书信”的字里行间,让我们感悟到革命先辈滚烫的初心和如山的信仰。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这提醒着我们,作为红色土地上的干部,必须传承好红色基因,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新征程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答卷。
学习的结束,是实践的开始。我们将把这次进修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推动发展的新举措、服务群众的新本领。我们将努力做一名:
心中有信仰的“明白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手上有活计的“实干家”,在城乡融合、绿色发展、基层治理一线展现新作为;
脚下有泥土的“贴心人”,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胸中有沟壑的“开拓者”,勇于探索像“平台化转型”、“小网格大民生”这样的基层创新实践。
作者邱蕾,新县陡山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系信阳市2025年秋季学期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