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大别山,跟随叶希武老师走进那段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耳畔似闻松涛阵阵如当年厮杀,眼前恍若红旗猎猎映丹心。肖国清烈士年仅16岁遭受非人虐待,始终守口如瓶,以纵身一跃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深刻阐述了“共产党员的骨头是钢铁做的”,“不知道”三个字如烧红的烙铁烫在灵魂深处;许世友将军故里,简单而整洁的陈设,却照亮了“对党忠诚、为国尽忠”的人生大道。文天祥曾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镌刻在大别山红色土地上的生命史诗,完美阐释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为主要内涵的大别山精神。
这次红色教育不是简单的“考勤式”上课,也不是“打卡式”参观,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纵览许世友将军的戎马一生,感受将军胸怀全局、勇当先锋的气魄,报国的热血在胸膛奔涌;当听闻肖国清烈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绝笔,方知“忠贞”二字重于泰山,再长的竹签都动摇不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为建立新中国的坚定信念,活埋的深坑阻止不了先辈们团结奋进追求胜利的决心。正如《菜根谭》所警示:“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先烈们用生命诠释了为国为民的永恒价值,让我深刻认识到:无损检测工作的“毫厘之差”,关乎的不仅是产品的质量,更是国家航空事业的安全和尊严,“万无一失”是每个无损检测人对信念的坚定追求。
漫步在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院内,暮色中的大别山更显巍峨。我忽然明白,学习红色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怀古”,而是要将那份“坚守”融入日常,把那份“赤诚”刻进骨髓。孔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航发人,我们或许不必面对枪林弹雨,但“动力强军”的征程同样需要“勇当先锋”的担当;我们无需承受酷刑考验,但“科技报国”的追求同样需要“舍生取义”的执着。当把烈士们的精神密码转化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行动自觉,我们便会发现,平凡的岗位也能绽放不凡的光芒,琐碎的日常亦能书写壮丽的华章。
此行最大的收获,不是记住了多少历史细节,而是找到了精神的“原乡”。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先辈们为新中国前赴后继,告诉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肖国清烈士就义前的纵身一跃,教会我即使面对绝境也要保持尊严与信念;许世友将军“活着尽忠,死了尽孝”的誓言,启示我们对航发事业的忠诚与对家庭的责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些震撼心灵的瞬间,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我内心的浮躁与不足;又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纯粹”与“坚定”的大门。正如古人所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我们便会拥有穿越风雨的力量,也终将在传承中遇见那个“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自己。
几天的学习思考,我把“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以大别山为镜,照见坚守;以英烈为尺,量出不足。”写在了笔记本的扉页。未来我会从三方面践行大别山精神:一是以“勇当先锋”精神始终坚持在型号保障一线,如苏轼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二是以“忠贞不屈”品格把好质量关,做到“心如规矩,志如尺衡”;三是以“求真务实”态度带领团队,让“红色匠心”代代相传。正如《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将把每一次型号任务保障都当作对先烈的朝圣,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忠诚答卷,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做一名新时代忠诚奋进的航发人。
作者史丽军,系“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研究中心大别山精神培训班”学员
前一条:没有了